2009年5月6日 星期三

陳秀暖----觀音亭匾額




觀音亭是一座主祀南海觀音菩薩的佛寺,中法海戰時一度被毀,僅留下三完整的匾額為「大慈悲」、「慈行普渡」及「薄海蒙庥」,光緒十七年重行改建,造型古樸,環境清幽。由於其歷史悠久,觀音亭中國人習慣的祝賀即以匾額來祝賀,也顯現出廟宇的旺盛,讓觀音亭除了香客多、匾額也很多。.....
澎湖人對宗教信仰很熱忱,全縣除了擁有全台歷史最悠久的開台天后宮之外,據縣府民政局統計,境內至少有177座廟宇,密度也是全台之冠;而開發腳步比台灣早400年的澎湖,在目前23處指定的古蹟中,就有6處是廟宇。
其中位於馬公市區西岸的觀音亭,列名三級古蹟,耗時近2年時間,完全依照古早工法11月初完成整建。
觀音亭----
建於清康熙35年(公元1696年),由澎湖遊擊薛奎所倡建,供奉南海觀音菩薩。近300來,屢經重修,尤其在光緒10年(公元1884年)法軍侵澎時,不但廟宇被法軍所毀,甚至連廟內所存的名貴古物及觀音佛像兩尊、18羅漢、鐘等,均被法軍掠奪一空,劫後廟貌全非,直至光緒17年(公元1891年),總兵吳宏洛才捐銀重建。
觀音亭不僅香火鼎盛,更是處處可見古文物,「古鐘亭」中的古鐘,初建於康熙35年,而現在廟前的一對石獅子,則是原澎湖廳通判衙前的石獅子,民國12年時值日據時代,澎湖新廳舍落成,從舊廳舍門口移來的,別具意義。
澎湖縣府為維護古蹟與發揚宗教特色,特別爭取2678萬元工程款,並由內政部補助9成經費,在觀音亭管理委員會主任委員許鏡上與委員們的支持與協助下,完成工程浩大的仿古整建,為澎湖古蹟整建再立下新成績。
來到觀音亭廟,除了欣賞夕陽浪花、晚風徐來的觀音亭園區景點;近年來,澎縣府積極開發觀音亭的魅力,在海域中舉辦泳渡澎湖灣、國際風帆賽,每年夏天的海上花火節,更是吸引成千上萬遊客在此聚集;更讓集合古蹟、宗教、運動、遊憩等多元功能的觀音亭園區,成為遊客前來造訪,享受豐富多樣性的旅遊資源。

吳鳳捐-----觀音亭歷經了數百年來的歷史


觀音亭歷經了數百年來的歷史,『古鐘亭』的古鐘是康熙35年初建時所建,壁上有何志浩將軍撰、賈景德書的『觀海歌』;廟宇經過了數次重修,是在清朝光緒10年(西元1884年)法軍侵襲澎湖造成原本的觀音亭全毀,廟內的文物和兩尊觀音像、十八羅漢像、鐘等全被法軍掠奪,至光緒17年(西元1891年) 總兵吳宏洛才捐銀重建;民國12年澎湖新廳舍落成,便把原澎湖廳通判衙前的石獅子移至此,民國後於16年、48年重修一次,並增建了『觀潮亭』.

觀音亭左邊的觀潮亭是著名的景點,和介壽亭、海豚亭、懷恩亭是西瀛勝景中四亭濱海,觀潮亭可欣賞台灣海峽的浪花美景、介壽亭俯視西嶼落日風情、海豚亭象徵在澎湖海濱回遊的海豚、懷恩亭則紀念先總統 蔣公。

洪會德---觀音亭前的西瀛虹橋


2004年建造完成的西瀛虹橋,是一座鋼型拱橋,長200公尺、橋面淨寬4.6公尺、最高處橋底距海平面約15公尺,撘配紅、橙、黃、綠、藍、靛、紫等七彩霓紅燈的照明設備,夜間照明色彩正是虹的原子光譜,加上觀音亭向有西瀛勝境的美名,於是拱橋命名之,觀音亭濱海公園的景色更加美麗;西瀛虹橋是近年來澎湖花火節施放的地點,除了霓紅燈的顏色以外,加上煙火色彩的襯托更是讓澎湖夜晚的天空增添了美麗。

顏辰芳----觀音亭的傳說


觀音亭於清康熙三十五年(1696)澎湖遊擊薛奎所創建,廟中供奉南海觀世音菩薩,是澎湖最早的佛教寺院。光緒十年(1884),曾一度為法軍所毀。光緒十七年(1891),總兵吳宏洛捐銀重建。日治以來也屢有整修,民國四十八年(1959)擴大改建成現在的面貌。
觀音亭列為國家三級古蹟,附近海域的風帆活動遠近馳名,慕名而來的遊客除了戲水以外,就是欣賞遠方美麗的落霞,為澎湖八景為人津津樂道的「西嶼落霞」。 觀音亭建立於西元1969年,與天后宮齊名的廟宇,是朋最老的佛教寺廟。每年6月佛誕期,是觀音亭重要節日,每年都會舉辦大規模的菩薩繞境活動,與居民共享佛誕的喜悅,並將祝福傳送給每一位居民,時至今日,觀音亭依舊為當地人重要的信仰中心。

郭明仁---觀音亭施放花火


澎湖海上花火節 「2009澎湖海上花火節」將於5月2日開幕,於每週三及週六進行施放燦爛煙火,連續一個月共9場的煙火秀,主辦單位預計將突破2萬枚煙火,其中施放地點將分別選在馬公市觀音亭、澎湖灣畔西瀛虹橋及白沙鄉赤崁村等地。
澎湖的花火節自2003年開始舉辦,至今已經進入第七年,縣政府為了突破以往,不但在煙火的量上增加,在施放的時間上也是歷年之最。另外,更別出心裁的安排了許多不同花樣的煙火,例如:連結海堤的長型煙火、字形煙火、大風車煙火等,期望帶給民眾創新、活力的感受。而在賞煙火的同時,還有令人期待的音樂的饗宴,邀請品冠、范瑋琪、梁文音等多位當紅歌手及薩客斯風的演奏。音樂與煙火的碰撞發酵,將陪伴大家度過一個不一樣的浪漫花火夜。
澎湖縣旅遊局局長表示,因為今年花火節適逢勞動節連假,因此目前海空交通都已經客滿,但會協調加開航班。5月的氣候非常適合到澎湖遊玩,民眾可以把握今年5月最後機會到澎湖一遊,一定可以帶給你不一樣的度假體驗。

2009年4月13日 星期一

2009年4月6日 星期一

吳坡燊---(第五週)【觀音亭的歷史】



 
 
 
  
  
  
  
  觀音亭自遊擊薛奎擴建為廟後,乾隆二十九年(1764) 曾予重修。今觀音亭廟內懸有一乾隆二十九年之木質古聯。「乾隆甲申仲秋祥雲靄靄來南海,甘露湛湛潤炎方。護理副總兵官戴福敬立」。迨乾隆四十六年(1781) 予以重建。《澎湖續編》『廟祀』記載: 前廳陳銓會同澎協馬蛟、溫靖,烽火參將魏大斌,左右營遊擊黃必成、柴大紀,守備楊開春、謝恩,千總潘鍾、黃捷魁等勸捐,撤基全修。
  至嘉慶十年十月(1805) 再予重修。「澎鎮副總兵官王得祿,護協陳景星,遊擊聶世俊、盧慶長,守備時胡麟、黃定國復倡捐重修。」道光六年(1826) 通判蔣鏞會同協鎮孫得睦、左右營遊擊黃步青、林廷福倡捐修建觀音亭果惻外日房為龍禪例。至光緒元年(1875) 再予重修。「澎鎮副總兵官王得祿,護協陳景星,遊擊聶世俊、盧慶長,守備時胡麟、黃定國復倡捐重修。道光六年(1826) 通判蔣鏞會同協鎮孫得發、左右營遊擊黃步青、林廷福倡捐修建觀首亭東側廂房為龍神祠。至光緒元年(1875)再由例貢生黃學周,水師副將昊奇勳等捐款重建,並於光緒二年六月(1877) 竣工落成。


2009年3月18日 星期三

顏辰芳(第四週)【天后宮擂 金畫】


神龕兩旁共有四幅黑底金色圖案的“擂金畫”為當時唐山師傳“朱欽”(字:錫紅)的傑出作品,公認為全台灣所見之擂金畫中,藝術評價最高的作品,被視為國寶級之珍品。
所謂“擂金畫”是以黑底或深褐色表面的金屬板或堅實木板為底材,構圖完成後,再在所要呈現的圖案上以金膠油做接合材料,仔細的灑上金箔粉,而要突顯不同的深淺層次,則更須要有深厚的功力,由於學習不易,且學習中耗費金錢,早期在廣東地區多為父子相傳為主,所以這類著名的匠師原就不多,留傳下來的傑出作品更少。

郭明仁---(第四週)【天后宮(八卦形石階)


澎湖天后宮的廟埕有一八卦形的石階,可說是全台獨一無二,當地的耆老也流傳了一個未經考證的傳說,他們說:「這個八卦石階的設置是有堪輿(也就是俗稱地理風水)的考量,主要的用意在「定八卦鎖地虎」,簡單講就是不讓地底下「不乾淨」的鬼魅出來破壞或騷擾這神聖的地方,所設計這個八卦把它們通通鎮在地底下。」
  另外,研究台灣歷史傳統建築至深,看遍台灣大小古蹟、傳統建築的李乾朗教授,在他所著作的《澎湖天后宮》一書中說到:「石階的形成在台灣寺廟中為孤例,充分運用斜坡地形,並且顧及左右方來朝拜的人群方便,造型極為優美。」也就是說,這種八卦形石階在台灣是獨一無二的。

2009年3月16日 星期一

陳秀暖-(第四週)天后宮簡介


天后宮是全台灣歷史最悠久的媽祖廟,西元1604年荷蘭人第一次登陸澎湖之時便已存在。天妃宮俗稱媽祖宮,明代稱為「娘宮」、「媽娘宮」、「娘媽宮」「媽宮」等,廟名也是地名。
  清康熙22(1683)年,福建水師提督施琅率軍進攻澎湖,打敗明鄭守軍。施琅認為能進攻取勝,全靠媽祖顯靈相助,於是奏請康熙皇帝加封。清廷准奏,並且派禮部郎中雅虎專程來澎湖致祭。第二年,康熙23(1684)年,就正式加封媽祖為天后。從此,媽祖宮又稱為「天后宮」。大正9(1920年)年日本政府將媽宮澳改名為「馬公街」,從此「媽宮」成了「馬公」。

2009年3月14日 星期六

洪會德-(第四週)天后宮格局











天后宮格局
古時建廟常依神祇的性格來設計,被封為帝后者如關帝、保生大帝或天后,可以建造高大雄偉的寺廟,有如他們的宮殿,足以匹配。澎湖天后宮歷史極早。選擇在港口附近,面向港口且坐北朝南建廟。顯見其地位崇高。古時廟前的街肆直通碼頭,廟後倚靠小丘,形成前水後山佈局,具有風水意義。

澎湖天后宮的建築佈局為三殿式,前後以護室相連,乍看與一般傳統的台灣寺廟沒什麼不同。仔細分析,發現它具備許多特色。天后宮位於斜坡上,前低後高的地勢非常明顯。從前面的廟埕到廟後的小丘,可以分成四個段落,即廟埕、前殿、正殿與後殿。


馬公中央里為最古老的市區,街巷窄小曲折,可收避風之利。天后宮位於中央里,燕尾脊突出於民宅之上,成為主從分明之市街景觀。可惜近年民房逐漸加高,原有的窄街亦遭拓寬,舊觀已不復見。

吳凰娟-(第四週)天后宮廟埕









天后宮廟埕


廟埕正前方樹立一座巨大的照壁,具有風水與反射光線的作用。廟埕與旁邊街巷相接,成為都市中的活動廣場。它的地面舖石條,每塊石條被磨出歲月的光澤。廟埕的盡端接上一座多角形的大石階,循階而上即是前殿,因闢三個門,也為三川殿。石階的形成在台灣寺廟中為狐例,統分運用斜坡地形,並且顧及左右方來朝拜的人群方便,造型極為優美。





天后宮前的廟埕,為一九二○年擴建而成,廣場前置一座照牆與寺廟遙相對應,是規模較大之寺廟常有的作法。








天后宮前殿闢三門,又稱為三穿門或三川門。它的簷柱不作龍柱,僅為簡潔的方石柱。中間四扇精彫的格扇門,益增華麗之感。

吳坡燊-(第四週)天后宮地名淵源


【地名淵源】
為全台灣最早創建之媽祖宮,原稱“娘媽宮”或“媽祖宮”故也常簡稱“媽宮”,因而週遭的地名便被俗稱為媽宮,再加上清朝的地方行政區劃為澳、社、甲,所以媽祖廟周遭海灣的聚落群則稱為“媽宮澳”。媽宮之地名一直被沿用日據初期,直到民國九年11月1日,日據台灣政府實施“台灣地方官制及行政區域改制”時才將媽宮的稱呼給改了,在此同時,日方也修改了很多台灣沿用已久的地名.民國11年公告以「馬公」為地名。會這樣改可能因台、澎是其殖民地,為達矮化目的將“宮”字改為“公”字,將“媽”字去掉女字旁而“馬”字,成為現今所沿用的“馬公”。

2009年3月4日 星期三

主題介紹 作業進度 工作分工

主題介紹:澎湖廟宇介紹

作業進度:
第一週 (網站建立)     
第二週 (作業分工)     
第三週 (主題介紹-澎湖廟宇介紹)     
第四週 (天后宮)     
第五週 (觀音亭-觀音廟)     
第六週 ()    
第七週 ()     
第八週 ()
工作分工:
第四週-天后宮
吳凰娟 【天后宮廟埕】
洪會德 【天后宮格局】
陳秀暖 【天后宮簡介】
顏辰芳 【天后宮擂 金畫】
郭明仁 【天后宮八卦形石階】

吳坡燊
【地名淵源】

第五週-觀音廟
吳凰娟 【】
洪會德 【】
陳秀暖 【】
顏辰芳 【】
郭明仁 【】
吳坡燊 【觀音亭的歷史】

組員介紹









吳凰娟 ryjlkiji@yahoo.com.tw









洪會德 hung-z@yahoo.com.tw








陳秀暖 ppt390@yahoo.com.tw







顏辰芳 fall19860910@yahoo.com.tw

















郭明仁 guomenren@hotmail.com











吳坡燊 mailto:kanlook@gmail.com